我要感谢(骄阳母亲之声)(一)
我要感谢(一)虞南娣作为已愈古稀之年的老人,七十余载的风风雨雨,让我深深体会到了人生道路的曲折坎坷。很难想象,在艰难人生的路途中,面对那些困难和挫折?若没有许许多多有缘之人的帮助,我将如何生活。因了某种缘,上天将宏伟送到了我的身边,短暂的欢悦过后,随之而来的是无法想象的困顿和磨难,短短的45个春秋,一多半是我们母子俩最为艰难的岁月。但在那些日子里,有许多人向我们伸出温暖的双手,充满了慈悲,缓解了我们生活的艰辛;那些热心的教导和指引,布满了爱怜,为宏伟指点生命的迷津,明确前进的方向,激励他战胜苦难,扬帆远航。于是一页残缺的小舟,在大家的推动下,得以努力的向光明幸福的彼岸驶去。宏伟在世时,就有了深深的感恩情结,他才会在困苦的生活中发现美好,用微笑去对待每一天,对待人生,对待朋友,对待困难。他用罕见的激情创造出非凡的业绩,以至于在最后的日子里,他依然坚持微笑着面对生活。在大家的关爱、激励和扶植下,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困难,平静的走完了一生,并努力使这并不长久的一生充满光彩,让我痛心的同时,有理由感到自豪和骄傲。尽管当下这些艰难已成为过去,尽管对于这些恩惠,我无法一一回报,然而感激之情时时激荡着我的心灵,那些人间真情的点点滴滴常显于我的脑海而无法忘却,让人想起就会热泪盈眶。
教书育人是我的终生职业,自然首先想到的是宏伟高中时的班主任:唐元老师。 宏伟初中毕业时的中考,成绩意外的好,破例被交大附中录取,但因身体原因,缺乏正常的生活自理能力,无法按常规住校学习,只好无奈的留在(武进路上的)虹口中学继续读高中。那时的唐老师很年轻,但考虑问题仔细、周到,宏伟有幸得到了唐老师的多方照顾与教导,最后的学业是在他的关爱下顺利完成的。1985年高中毕业,长达数年的师生之交即终结。在大家彼此惜别的那天,唐老师赠送了宏伟一本日记本,在这个小本子上有全班同学的题词,这给了宏伟极大的温暖。后来唐老师给宏伟来信,这封信被宏伟一直珍藏着。因为信中有一句格言让他始终铭记在心:“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部教科书,只要你不随意放弃它,总会谱写出壮丽的曲子”。就是这句话一直激励他,引导着他始终以伟大的科学家霍金为榜样,立志做一个永不放弃的人。在今生的学业中能遇到唐老师,是宏伟的福分。
同样,在宏伟的人生学涯中,我实在无法忘却另一位教授-吕文奎先生。身在上海而与远在广东民族学院的吕教授有缘,这不能不说又是宏伟的福分。宏伟非常好学,当他得知有一个残疾人写作培训函授班,就极想参加。但由于错过了报名时间,无法正常入班。吕教授了解真相后,破例将宏伟作为编外学生对待,始终关注并指导他,先后从广东寄来了许多书籍,其中不少是吕教授的著作,其中《苦难背后的欢乐》给了宏伟很大的启示。在他的笔下,有体魄健全、聪慧过人的企业家、教师、医生和科学工作者,也有人生道路曲折坎坷的残疾人,这些差点被社会遗忘的残疾人,以惊人的意志和毅力,创造了一个个奇迹:有的手摇轮椅,经历了两百多个日日夜夜,驱行8000多公里,穿越大江南北,从广西来到天安门广场;有的患有先天碎骨症,双腿发育严重畸形,身高只有1.1米,且经常骨折的少年,信命不认命,忍受了肉体的折磨和世俗的羞辱,以惊人的意力自觉外语,并在家乡办起了第一家私立英语家教学校,最终居然赢得了一位身高1.6米的健康女大学生的爱情…… 这些报告文学震憾人心,字里行间充满血和泪,但与之相伴的,是拼博时的坚强和成功后的喜悦,是伟大的人格力量和孜孜以求的精神。宏伟从这些普通的人和事中,净化了心灵,让他进入了更高的意境。他读懂了人生,读出了生命的伟大和人生的追求。在同病相怜的挥泪之后令他振奋,同时也产生了让自己的生命发出骄阳般光彩的激情。吕教授还介绍了三位学生与宏伟成了笔友,他们是90级中文系的莫文桂、92级英文秘书小班的邓献军和93级中文系的江一贞。他们在交往中讨论习作技巧的同时,还探讨思想、关注人生。江一贞同学还要帮助在她老家找老中医,以期希望能治好宏伟的病。笔友们的热情,让被迫“宅”在家里的宏伟有了与人交往的机会,原本感到空虚的生活有了切实的希望,这个希望促进他去努力、去创作。从1994年开始,他的小文章终于见报了。这让宏伟有了成就感,尽管这成就是极小的、甚至是毫不起眼的,但无疑给了宏伟极大的生活动力,宏伟后来的事业上的成就,或许就起源于这小小的动力。(待续)
支持连载!伟大的母亲! 伟大的母亲,伟大的骄阳! 很感动,其他下一篇! 慈母的关照,骄阳不幸中的万幸,感恩的母亲,中华民族的美德,感动中... 只能用伟大来形容
很多老师还是很好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