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转载一篇大神的作品,有些细节我觉得蛮适用于AFF的,大家共勉!------------------------------8 {" m# `& B2 C6 q$ w
4 h1 y6 B% b; |2 ]$ \; H〔转者注: 徐宥目前是计算机专业的 Ph.D.,导师Yixin Chen,本科毕业于南大数学
) U* j/ c! ~# l" Z系。这篇文章是其应出版商之邀而写的一篇回忆录,详细介绍了其大学之前及大学四年
& ?, ]! R* w& O5 |6 I8 X" F8 U- k" d" ?的生活,包括他找工作,考研和出国的经历。从中可看到他大学刚开始时情绪在自卑和 . F% i& ]! S! l+ m! e
自负之间的波动,中期看不到前方时的迷茫和收获季节的忙碌。他一直在踏踏实实努 - U6 x+ s: a& g; c5 p
力,最终从一个在数学系都不怎么拔尖的学生成长为一个计算机牛人,当机遇到来时自 % Q& w4 U$ o( L4 R+ h1 u% s
然没有错过。我想这篇文章对很多人会有一些启发意义,所以转载在这里。原文地
5 H6 s2 G( i9 C2 X址:http://blog.youxu.info/2009/08/06/my-undergraduate-year] # i2 M+ G. g$ Y5 u
$ D ~9 j9 V# F/ T% d; g( g$ R; ?' A1 w# B, F
, X6 e( R R0 e6 X( X0 o(应博文视点的几位编辑之邀, 总结了我大学本科的一些经历. 博文视点的新书<我是一
( H" k T# n) a% ?) r% ~: b$ l只小小鸟>八月即将出版, 收录了我和其他将近20位的大学经历和感悟. 本文特别欢迎读
5 F [0 h; M8 n" D O者留言, 编辑说将选择一部分读者留言和这篇一起放到书中去)
; ] U) g( k+ W! r @* T7 f我的大学 # s' R$ b$ ]' D/ V
: _% S/ _) O3 F* p+ m1 w* r虽然标题是”我的大学”,但大学中的一切,其实都和大学前的经历和学习习惯有关。因 3 _0 }5 _% l2 u
此,我还是从我小学时的一件对我以后人生,包括大学影响巨大的事情说起吧。 3 X2 } n: Y& D) e3 M
' V+ E1 t1 E# l4 D* t2 Q8 @数理化和好老爸 ) ?5 L) Q! X. _7 u& Q+ x0 \
4 D7 D* N8 H3 N/ _
我的小学是在农村里和爷爷奶奶度过的。我的父母住在小镇上,两人平时都要工作,没 _' X3 F+ p E3 b/ z* }
空照看我和我弟弟。所以,我只有周末和放假才到镇上,和父母弟弟在一起。四年级升 ' [, u! g2 Z6 V7 q' v
五年级那个暑假,我到了镇上,和父母在一起。因为一起抓鱼钓虾的玩伴都在老家,百
/ ]# ^3 b# l/ z* J: v2 ]% n无聊赖的我开始乱翻父亲的书橱,找书看。某天,我翻出了一本叫做《平面几何一题多 ; ^1 N5 H/ |0 v& q
解》的书,那是本封面很好看的书。我把整本书翻下来,每个汉字我都认识,但每个符号
0 O/ F4 `/ h9 n6 x" \4 F: ?; ?我都不懂。好奇的我于是问父亲,这个书讲的是什么呀,怎么从来没见过这些奇怪的符
" s( S2 S4 I4 i/ H. F5 V( Y" K号呢?他就告诉我说,书里讲解的这个东西,叫平面几何。他接着问我说,“平面几何是
! I1 @( M$ S$ w, ~! a h* v) w个很有趣的东西,你想不想学呢?” 我说,当然想啊。那时的我,其实只是一个好奇的 V' G- O& H0 R: M; a& |9 G
小学生,迫切想知道这个书中的图画和符号的意思。我肯定不会想到,这个很随意的决 8 w+ ]: R% c! u2 Z# B/ F
定,改变了我其后的整个人生。
5 T$ \7 f$ s9 h' K" o* g( T8 \
3 d1 a n$ ? F0 G7 d听了我肯定的回答,我父亲立即从书橱里层(我家书太多了,书橱太小,书橱里书分里
; N- |: K7 M6 q层外层,外层的书挡住了内层的书脊,我从来都不知道里面还有宝贝)变戏法一般的翻 . _$ `; c, D* S3 x6 }
出了本《数理化自学丛书–平面几何》。对于我父亲这一代人来说,《数理化自学丛书》是代 2 A5 n2 [+ K) ~% @9 y
表着知识,荣耀和梦想的。我感觉他翻出这本书的时候的动作是虔诚的,但当时的我并
2 s* q" x3 Q J. L5 O# t" i不知道我父亲在这套书上寄托的希冀和梦想。我只记得他告诉我,当年这套书,用去了 , y! P' b- [$ ~
他大半个月工资。就这样,从五年级开始,我就在父亲的指点下,开始蹒跚前进学习《平 5 X0 N" T Q# O) y* R
面几何》。从一开始不知道什么叫 “证明”,需要他一字一句帮我厘清逻辑关系,到后来
+ p, l' i. R. q# Y全是自学不需要他教,我很快就喜欢上了自学这种学习方式,每天自己看书并且做八道
+ r& S' f' i" J2 u0 j, `) ]题。暑假过完后,我就回到了爷爷奶奶的老家。父亲让我继续自学,并且布置我一周做
* g1 [2 q% o9 c3 z- |八道题。我在爷爷奶奶家,每天放学回来不做家庭作业也不看动画片,就赶紧做一道几 1 e2 `) G2 ?4 y3 E+ b+ q. z) I
何题。做几何题的妙趣,是不融入其中的人不能理解的。比起小学里的抄生字,抄课文 0 n" R c: I2 S5 s0 N
这种作业,做几何题是脑力和体力的双重享受。当时,我周围没人可以讨论切磋,全靠 : I- B6 Z' U: T$ ]5 s2 W
自己。遇到不会的题目,我只能自己冥思苦想,或者熬到周末和父亲讨论,因此,常常
# Z* A9 z, h m* x) ?被一道难题从周一折腾到周日。好在这套书是粉碎四人帮后出的第一版,当年学生的数
4 Q6 u( A- X* D4 Z学水平比不上现在的学生,而这本书又是以自学为主要切入点,所以题目相对也简单, , [& J8 N' `! ^4 v7 l
我冥思苦想几天后大体上也能想到解题思路。因此,我能够常常体验百思得解的愉悦 7 e! d8 H0 X, q
感。我觉得,这种时常拜访的愉悦感,让我很早就开始相信独立思考的力量。 ) W. k: j7 _( k* H4 y
4 _( c7 |) `1 V/ C* |, S5 l每个周末,父亲都用吱吱作响的自行车带我到镇上洗澡理发,然后批改上周我做的几何 & m) e8 }+ A6 _! z8 N4 r3 z" @
题。在自行车上的时候,他常常信马由缰,随口说些说些初中物理和初中代数知识,比 & B8 \. \( f5 }" z y
如看到船就说浮力,看到马就说做功,看到三角形就说余弦定理等等。我也就半懂不懂
; g9 u# s% r) b0 B* S% d的听,有时候插几句话,有时候能睡着了,没有丝毫的压力和拘束。很早就被中学数学
: P7 A& J1 r+ U' b* E物理知识装备的一个小学生是可怕的,我那时候觉得知识就是力量,因此我一定要用自 . [+ A; _7 d# A; z
己的数学物理知识做一台柴油机,我很自信的认为我懂得做柴油机和机动车的一切知
7 t. _. ~8 W1 r4 ]8 N* C( i% n1 u识,说不定还能做出第二类永动机。我爸爸屡次告诉我不可行,而我反过来一直屡次告 " X9 S6 o- S2 X
诉他,你是个没有理想的人。我爸爸不愿意打消我的理想,只是扔给我更多的书,希望
' Q- u; \5 ~! Q; }1 s" v/ }- O# P& u! s能够打击我制造柴油机和永动机的热情,而我的知识理想,在读了更加多的书以后,变
) T$ W$ V$ O Q* c% Z+ r得更加的坚固了,我相信,学习知识是我人生第一重要事,有了知识,虽然不一定能做 3 Y$ o3 b) `7 ~% y" T
柴油机,但一定能做更多强大的事情。同时,我通过学习几何和其他的一些父亲扔给我
) v9 m0 L/ j9 _! l( v2 P的书,开始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有了自信,我相信,找书自学是学知识的好方法,同时, % N& i! f% r7 }9 D) G5 X& P
把题从头到尾做一遍是很好的自学方法。 , n; q. ~; M1 E) I
: u. P5 n; l# F. r' Y
所以,我带着三个理念进入了大学,第一是什么东西都可以自学,第二是慢即是快,笨 ; \8 [' O; v! {: D. l
笨的做一遍题是学习的捷径;第三是知识理想主义,知识就是力量。而读书学知识能够
( b9 u- [" a4 G6 v消除蒙昧,掌握改变世界的力量,所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0 X- m' W7 t& e3 Z1 k
8 x o5 w4 V- K7 r- ^# U0 d' D大一,极端自负和极端自卑 1 M: |7 R5 Y, S( Q9 i
' ?, _7 [8 Y _1 G# x. e我的高考成绩还很不错,高中还拿了一个数学联赛一等奖,所以,我是带着对自己数学
% B: U- \) q! N$ ^7 k. c. M知识(为了准备数学竞赛,我看了很多闲书,有很多就是大学数学系的教材)和学习方 + R8 I4 m" Z. }" S, q# t/ g" V
法的自信满满,和对南大数学系这个相对不好的选择的遗憾和自卑(当时的高考分数可
# v4 b# C3 Z1 F- T7 z以填报更加好的学校或更加喜欢的专业)来到大学的。当时我的心理状态可以用八个字 # _+ N1 N# R7 }- a8 H* E
概括: 极端自负,极端自卑。这种心态,一直笼罩了我上大学的头两年,而且总是以一
! K4 C% r$ m+ j季度为周期,在两极之间交替变化。我在学期开始往往很自负,到期中考试左右很自 & _0 `" @% f9 T6 n
卑,然后再自负,再自卑,不断反复。 - ]( a8 S2 {+ v% T. H# M9 \! ]/ _
. d% J. q6 s9 v" z9 R
在我看来,极端自负这个心态,其实不是因为自信,而是因为极端自卑生出的应激反应–
! \: o4 N& J2 `/ ^& B! r为了掩盖自卑,只好用自负来掩饰。为什么我极端自卑呢,大体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
. K$ z: B% _7 u我的成绩排名在高中都是很前的,但是到了大学就 20 名开外了。尽管我觉得自己的数 ; a% d! V1 [+ y* S
学水平很不错,考试却总是不怎么样,觉得考试考不出真水平。另一个是觉得自己没有
, d: z# N; N* j在一个自己满意的系。我喜欢动手的工科,当时我觉得比起计算机系和电子系这样的“牛 8 B' @5 ]. v ?& h; [
” 系,数学系并不“牛”。可即使在不牛的系,我都不能做到前10,更别说看上去更加牛 + \: c! K9 e- t" f! I* p3 y
的计算机系了。为了掩饰这种这种自卑,就自然生出了极端自负。那时候,我上课根本 ) k' F3 i' M6 Z$ H: c& U H
不听讲,理由是“书上的东西太简单了”。为了证明自己智商还可以,我总是坐在最后一
. @1 ?& t6 \$ U$ @/ e! g# V排,显示自己并不热心于老师讲课。我这样持续了两年,以至于到最后, 我连班上每次
* o6 e5 | h: P* H( M都坐在前面的几个同学的名字都不知道。这样的心态明明是错的,我却缺少一个很好的 , h, Y* P5 Y+ L* s& M
动因来改变它。 2 h8 J* W8 E. T/ Q& c6 j
% x; w" a4 Y4 z
不过最原始的三个理念还是在的,我告诫自己即使不听讲,也不能浪费时间。所以,我 - Z2 F& R; T% Q& D8 w
把听课做作业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在了看喜欢的计算机书和学习编程上了。于是,整 5 \4 B0 e9 X8 H W. a' ^' f3 z' [, b
个大一大二,我凭借着简单的自学的理念,开始了两件事情,敲 《Thinking in 8 h, @$ p5 d5 w6 Y( C
Java》(TIJ) 和 《The TeXbook》 上的没一个样例。 " R3 m/ H0 L0 q! g* h, R4 Q
+ w( h( N2 l* i8 V- r* C敲 TIJ 的机缘其实很简单,我是在软件学院听课的时候看到他们教 Java, 但是他们用
5 U5 ]6 T* j' [7 I的 《Java 大学教程》太贵了,我舍不得买。我在网上搜了一圈,发现 《Thinking in ! y: N/ G: T0 H% _$ j0 H
Java》是一个免费的英文电子书。于是,我就在数学系的机房,每天下午和晚上,开着一
$ c; a, D2 |% l$ x台计算机,屏幕上放着这个电子书,再用我的很土的笔记本,运行着未注册的 ' o0 c" U4 r9 C, x" @: W
JCreator, 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敲 TIJ 上面的程序。我很偏激的认为拷贝粘帖的程序记 8 S& ~; i/ ^" f; ?5 S3 H) B j
不住,所以每个字母都自己手敲。就这样,花了一个学期,居然就把所有的程序敲完
& ?, ?2 A" q3 \了,基本上 Java 的方方面面,我也了然于胸了。 4 `3 u/ X$ x9 v( ?& S
5 d f/ R$ {4 s* s" }敲完 Thinking in Java 之前没几天,我们就期末考试了。那一次考试的试题是 LaTeX
& I# K, ?3 s1 S9 c排版的,而不是手写的。我考试的时候就问监考老师这玩意怎么排版出来的,因为我知
/ `$ m, _! Q/ H道 Word 这个软件做不到这个效果。监考老师除了对我不认真考试表示不满外,还算仁 ' `. T' T0 m- I
慈,告诉了我 LaTeX 这个名词。 寒假里,我就买了一本 LaTeX 教程。然后,突然认识
( k- E0 K ?( l$ L- P5 D到,原来 TeX 居然是我最热爱的 Knuth 的杰作,于是我就疯狂的开始学 TeX。 我的方 ) E, h1 l* o8 R
法还是一样, 敲例子。 记得 TeXbook 上有一个程序, Knuth 让大家自己照着敲入计
9 ?: B( Z, K: ]( X9 D" [' D' a算机, 然后还很幽默的说,实验证明,只有很少的人会按照他说的敲入这个程序,而这 ' q& b1 x, d( B
部分人,却是学 TeX 最好的人。看到这里我会心一笑,觉得自己的方法原来也不算笨。
( t; ~# g& ?8 ~, J* t: ~4 J从此,一字不漏敲入一本书的程序成了我推荐别人学习语言的最好办法。 我后来大四又
: l$ k* u, u1 A8 O8 f敲了 A Byte of Python,前段时间又敲玩了 The Awk Book,都是不到一个月瞬间从初
$ c4 n" b; C4 u" H' c* P2 ?$ A学者成为细节很熟悉顺手拈来使用者。顺着这个方法,大二我把 《组合数学引论》 和上
$ Y% U- M, ^% g! [海交通大学出版的一本《离散数学》 上的题目都做一题不漏做完了。当时选者两本书也没
$ s* G% A1 U7 c$ ~& v有特别的目的,就觉得这东西应该是计算机的数学基础。这些积累,在大四全部都显现 3 h+ W9 M) B* e/ @( x2 D
了出来。
( E8 n& k" R7 q! r* |# X9 R/ v- O4 B4 V5 z, @- z7 j% m# W
我个人认为, 《Thinking in Java》 和 《The TeXbook》都算得上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精 + ^5 y, m6 u% }3 P
品书,是经典的英文原版书。我一上来就读了这两本书,阅读品味就上升了不少,而且
6 z6 B/ Y# j& P, ?* d8 |0 }变得“崇洋媚外”了,任何时候都以英文原版书为第一选项了。也因为此,虽然我自学的
: j& r) u+ |( Y9 r过程中没有高人指点,但自学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选书–的盲目性就大大减少了。我记得 ; W. B4 [; M( I( p5 s0 H" r
那时候我看得最多的书就是华章引进的书,黑封面的,我们图书馆里有将近半书架,如 . K0 a; ?& g6 [( `, ?" N* l& M* q9 g
果一一细读,穷尽四年是看不完的。但华章的书也不是本本经典,我那时候开始注意选 0 }, J. Y9 h2 U# v1 @* Z% l; N1 U
择,细读开头十几页后,基本能决定这个书该不该看。所以即使当时没人指点,全靠自 6 w6 Z. n) D5 e9 T9 x# |6 G; e
学,读的书还算过得去。那时候南大计算机系的教材,有的我看,有的我觉得不适合自
( M6 [2 T- Z4 y己,就找替代品了。我觉得选书这个事情上,因为有前两本书的标杆,我少走了不少弯 ( [& H: y! t! T M( n
路。从这两本书开始,我疯狂的读书就开始了。南大的浦口校区的硬件条件并不好,唯 $ Q `! ?& e- T, c
一有空调且可以上自习的地方恰好图书馆。因此我每个暑假,基本上都是很早就过去占 7 W6 |7 a. P0 }. E; U
位,晚上很晚回去睡觉。我对小说等其他书也不感兴趣,就整天看自己觉得好的计算机 3 G: B! J( f) x7 X
书和数学书,做笔记。某天,我开始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读完 TP312 书架。
& w0 F' l: c3 q( l* f7 L3 A5 `% k5 Q) e R, {" b/ @8 w. O
5 |1 l; ]. Q0 u
! I2 D. f6 z0 n( D, D, L" q8 F2 i1 D, L8 n) z-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