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A- d9 U" E u' N如果我们反躬自省一下,可能会发现,我们平时做得最多的、最喜欢做的,是「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其次是「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而另两类长半衰期事件,我们或者做得很少、或者做得很不情愿、或者不具备做的条件。 2 i% X" U! J& [# Q! `% v" q8 ]( |0 s/ O( ?8 G
这个现象,就导致了一种结果,就是我们不自觉地陷入了一种「短半衰期的沙坑」之中。在沙坑里,我们总是一次次地把沙子抓起来,刚获得一点快感,沙子就已从指尖划下,然后重新来过。即便这个过程重复得再多次,我们还是得到相同的结果。每一天都是崭新的一天,但每一天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0 b7 @+ K0 ^/ H) E u' c! a
3 @! ]0 m: ]5 t) i2 T& x
但是长半衰期的事件就不一样,它的效益可以累积和叠加。即便每一次事件的可见效益微乎其微,但是只要它的半衰期足够长,这个效益就可以传递下去,成为未来成功的一块小小的基石。比如背单词,背一个单词,尽管可能过几天就淡忘,但是当你重新背这个单词的时候,第一次行动留下的底子还是在那里,它可以降低你再次记诵的难度。但是假使你在玩神庙逃亡这个游戏,一个连续奋战几十分钟的战果可能在一次疏忽中就前功尽弃、灰飞烟灭,虽也许会留下一个高分纪录,但是这个数字,其实是没有意义的。2 x1 _: L: A O; |; P, \
! Z& |' N6 n. ]7 }再举一个例子,中午去食堂吃饭,不免要排队等上五到十分钟,这时大多数人会拿出手机刷微博打发时间,但是如果这个时候你拿出的不是手机,而是一本诗集,读上一首诗,又会如何呢?也许你会被旁人当成异类、呆子、文青,但是没关系,也许那首诗的美,已经种在你的心里,并在某个时刻开始生根发芽。 , z$ ?6 c0 U1 W8 [( {; H( c% f2 X1 V0 I; M; O
我们知道乔布斯有一个著名的「人生三故事」的演讲,2005年在斯坦福大学。其中一个故事讲的是他在读大学期间练习书法,这个经历锻炼了他的审美品味,从而使得他在后来的苹果产品中特别注重产品的美感,所以这件事情为其传奇式的成功埋下了重要的伏笔。练书法这个事情的收益,对于我们普通人,放在当时和今天来看,都不那么高了,但是这个事情对人生的影响却可以沉淀下来,在某个时空机缘的当口爆发惊人的力量。% g! T. F A. ^% Y8 @7 @5 o; S, b
3 i% [" Z( z: u4 x8 z3 a所谓成功的人生,就是这样把无数个或大或小的收益累加起来的结果。" [4 w6 J T# X! F
" z+ v1 M _' B- b3 w
看到这里,有些人可能会联想到时间管理中的「时间四象限法」,又称「艾森豪威尔法则」。该理论将事件从重要性和紧急程度两维度进行分类,分成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不重要紧急和不重要不紧急四类,并特别指出人们常常忙于去做不重要紧急的事,却忽略了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我承认这个观点非常精彩,但是现实中,人们却很难履行这个法则并从中收益,因为我们现代人常常陷入了「两个无能」之中,一是「选择无能」、二是「执行无能」:+ Q& v4 o. v+ _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