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AppFloodWantsU 于 2016-3-15 17:47 编辑
逛多了网络营销网站,经常看到CPL,CPC,CPM,CPS,CPA,CPR,CPP,这些词,开始时候肯定有点晕,搞不清楚什么是什么,于是针对这几个词我查找收集了下他们的解释,列在下边和大家分享下。
CPL(Cost Per Leads):以搜集潜在客户名单多少来收费
即每次通过特定链接,注册成功后付费的一个常见广告模式。这是我们通常称谓的引导注册,比如很久之前很火爆的“亚洲交友联盟”。
CPC(Cost Per Click;Cost Per Thousand Click-Through) :每次点击的费用
以每点击一次计费。这样的方法加上点击率限制可以加强作弊的难度,而且是宣传网站站点的最优方式。目前Google Adsense就采用此方式。
CPM(Cost Per Mille,或者Cost Per Thousand;Cost Per Impressions) :每千次展示费用。广告条每显示1000次展示的费用
网上广告收费最科学的办法是按照有多少人看到你的广告来收费。按访问人次收费已经成为网络广告的惯例。很类似电视广告,根据收视率,以及广告看的时长或者是广告自己的时间长度来给广告定价,但比电视广告要可控的多。每CPM的收费究竟是多少,要根据以主页的热门程度(即浏览人数)划分价格等级,采取固定费率。国际惯例是每CPM收费从5美元至200美元不等。不过国内这类广告并不多见,因为各种作弊手段的层出不穷,往往展示次数巨大,但访问者实际并没有看到或者看到很少,令广告主白白支出广告费。
CPS(Cost Per Sales):以实际销售产品数量来换算广告刊登金额
即根据每个订单/每次交易来收费的方式。用户每成功达成一笔交易,网站主可获得佣金。比如现在比较火爆的淘宝客就是这种方式,应该说对于国内来说,这也是最靠谱的网络营销模式了。
CPA(Cost Per Action) :每行动成本
CPA计价方式是指按广告投放实际效果,即按回应的有效问卷或定单来计费,而不限广告投放量。CPA的计价方式对于网站而言有一定的风险,但若广告投放成功,其收益也比CPM的计价方式要大得多。广告主为规避广告费用风险,只有当网络用户点击旗帜广告,链接广告主网页后,才按点击次数付给广告站点费用。
CPR(Cost Per Response): 每回应成本
以浏览者的每一个回应计费。这种广告计费充分体现了网络广告“及时反应、直接互动、准确记录”的特点,但是,这个显然是属于辅助销售的广告模式,对于那些实际只要亮出名字就已经有一半满足的品牌广告要求,大概所有的网站都会给予拒绝,因为得到广告费的机会比CPC还要渺茫。
CPP(Cost Per Purchase) :购买成本
广告主为规避广告费用风险,只有在网络用户点击旗帜广告并进行在线交易后,才按销售笔数付给广告站点费用。
无论是CPA还是CPP,广告主都要求发生目标消费者的“点击”,甚至进一步形成购买,才予付费:CPM则只要求发生“目击”(或称“展示”、“印象”),就产生广告付费。 这些网络广告营销形式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形式都合适,根据网站的流量,内容定位来选择一个最合适的方式才能让网络营销利益最大化,目前国内赚的很辛苦但也赚的很可观的是CPS类的淘宝客,另外为了保证广告主的利益,对于流量大的网站、论坛等CPC也是不错的选择。
CPI(Cost Per Install) : 按安装付费 比如以手机app为例,每一次安装,广告商就要付钱,而且只要这app一直装着,广告商也只付这一次钱,并且只管你装不装不管你看不看。CPI算是一种比较有效率的收费方式。
PPC广告 根据点击广告或者电子邮件信息的用户数量来付费的一种网络广告定价模式。
PPL广告 根据每次通过网络广告产生的引导付费的定价模式。
PPS广告 根据网络广告所产生的直接销售数量而付费的一种定价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