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
名利权情牢是非成败空大家可以叫我空或空空希望能跟大家成为朋友
- 积分
- 2500
|
本帖最后由 fatiery 于 2024-10-21 12:46 编辑
! l0 l% y+ B4 n/ p. E' {# O( j7 i \
( D& _) X& B8 D! I) b, A我们常常听说人的一生都在为自己的认知买单,那么什么是认知,如何提升它?0 k o. L+ }; E) v A
9 c3 {5 u4 K0 ^0 N$ s! c每年我们的公司都会有大量的年轻人加入,他们离开大学步入职场,如果从市场化竞争的角度来说,其实大家一开始的水平都差不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有的人呢,已经能在自己的领域有所成就,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有的人和刚毕业那会儿几乎没有任何变化,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局面?' R" D8 |8 ^2 [& N. E
' n9 Q+ L- k! g* y
人和人之间表面上是能力的差距,其实本质上都是认知的差距,就像《教父》里说的,在一秒钟之内看到本质的人和花了半辈子也看不见一件事本质的人他们的人生是截然不同的。那什么是认知呢?这就是我们看待世界和做判断背后的思维模式。它最初的形成来源于原生家庭和你的成长环境,它会让你形成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方式,但并非不能改变。一般来说,我认为认知分4个层级,自下而上一元认知到二元认知到多元认知到系统认知。4 V1 r( L2 L' c! C/ q# _
* a$ B% x7 [0 a2 f0 b一元认知呢,就是靠单一的思维方式来理解这个世界。我在认知篇必读的十本好书里面讲过一本书,丹尼尔·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里面提到人类有两套思维系统,一种叫快思考系统,一种叫慢思考系统。快思考系统是感性的,它更趋向于一种原始本能的程度,它是我们祖先面对危险时的应激反应,演化遗留下来的。而慢思考系统是逻辑推断的,更适合我们现在面对复杂的商业社会。
% f6 e1 x& k0 {. {5 @* \6 d" o. E8 X, U- ~4 l
一元认知的人呢,他往往只有一套孤立的快思考系统,他看到一个问题,只会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听不见不同的意见,对不同的看法防御机制很重。遇到比自己优秀的人呢,他非常容易嫉妒和愤怒,因为在他的认知里,只有存量博弈这一种竞争模式。一元认知的人,他对事情的判断非常的单薄,只有好与坏,对与错,黑与白,容不得更复杂的理解。当代社会上是有很多偏颇的价值观,都是一元认知在作祟。比如说男主外女主内,男生应该忙于事业,女生就应该回家带孩子忙家庭,比如所有想跟你分享经验的,都是为了想赚你的钱,又比如成功只有一条路径,从小好好读书,成为高分学霸,考入好大学,找个好工作,买房买车升职加薪迎娶白富美,不走这条路就是失败。如果你问这个人为什么是这样,他只会说,因为大家都是这么认为的。然而这些其实都是偏见,一个人对表象背后的本质没有更深度的理解,无法解放自己的思维,做出更有想象力的人生选择。一元认知的人呢,他往往还会被一些自相矛盾的概念所困扰,比如说他听到只要努力就会成功,热血一上头,他就坚信不疑,接着又听到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再努力也不可能改变宿命。当他先后听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他就混乱了,混乱就会迷茫,迷茫就会焦虑和恐惧,而焦虑带来愤怒,恐惧带来失落,于是各种消极情绪把你拖入内耗恶性循环,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一元认知的人懂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自己的一生。
% V( _* }' v8 E# s/ u
8 ~7 @1 a. {+ }0 a* x而二元认知就会稍微好一些,他看问题可以多一个视角,在自我和他人之间互相切换,开放心态,思维体系相对开放。当一个人拥有了二元认知,最大的优点就是他的包容性变得多,能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和而不同。虽然大家有不一样的见解,不同的利益和立场,但是我能理解,也尊重,这样的话很多时候就更容易与人建立合作,寻求共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那么,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慢慢也积累了更多的人脉资源,无形中其实在不断提高自己成事的概率。
; M1 }) a3 o: ^% c
! R1 F; R9 D# Y# b/ l在这个基础上如果你还能不断的进化,就能获得更高级的一种思维模式——多元认知。不仅仅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还能在头脑中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的想法,仍然能正常行事。如果你身边有多元认知模式的人,你会发现他们的兼容性特别的强,无论是同领域还是跨行业,无论是比他更高的圈子,还是向下的普通人,他们都能沟通得非常畅快。他们能很快地与不同类型的人建立信任。多元认知的人,几乎能从所有人身上获得灵感,非常乐于听到不同的意见,然后总是能够很好地综合所有的信息,做出最有效的判断和选择。5 y7 n9 q# ^7 d4 ^! W# T- n' m
0 K$ b& N: y9 ]5 }* N+ F那么比多元认知更强悍的思维模式是什么,是能有系统性认知的人?这类人在人群中的比例不大,因为到了这个阶段的人,往往需要经过专业的训练,指挥过大的战役、操盘和大体量的信息。有过无数的失败与成功,见过天地也见过众生,这些经历,养出了他的一套与普通人截然不同的算法,形成了一种更高维度的认知模式。所以这类人往往是一些优秀的企业家和投资人,他们的思维方式和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有差异的。因为他们的资源和实力相对强,所以相比获得与索取,他们会更愿意给出去,他们在搭建系统,不断地筛选与融合更多的人成为他系统的一部分。有系统认知的这类人他们思考的是整个生态甚至多个生态之间的关联,看的不只是局部的利弊。
3 j% g8 m6 }5 R* v$ u
8 T1 w* n! T' O0 h. T6 k所以认知层级比较低的人会很难理解,他们会觉得这些人好像难以捉摸,有的时候好像比谁都温和,有时又比谁都残忍。比如说有可能你在上一秒还在为你的工作成果引以为豪,下一秒你们整个部门都被他解散了,因为这类人真正的能够理解什么叫局部的满分,可能对全局没有任何价值。所以一方面他们更能包容不同的人,进行更有效的构建,另一方面他们能够做到果断的清盘,减小损失,在损失最小的时候揉碎重塑,高效的修正。他们知道什么时候应该让大家协同,什么时候应该让不同的生态之间形成竞争,构建一个系统。小到业务流程如何设计,企业内不同的部门如何搭建,大到产业系统,如何构建多个不同的产业和企业如何统合,共同实现一个伟大的愿景。
5 M% q- U# ?8 }. y2 m0 G* Q* x" c. A' V( s8 D7 o9 ?
拥有系统认知的人,最容易被人误解,但也往往最容易取得惊人的成就,并且他们还能引领很多人在系统中实现属于自己的价值。他们是万里挑一的领导者,所以如果纵观这4个认知层次,你会发现认知层次越低的人越封闭越固执,格局往往受限。而认知水平越高的人开放度越高,不但自己进化效率高,而且还很容易吸引资源。这两种要素的互相作用,让他们进入了一种良性循环,所以有更高的概率成就大事。
9 c; C/ V" i! ?1 l8 j R5 Z% k( D: i
/ f! k4 [- w3 F' i0 L% y所以每个人都有一个认知圈,眼界决定认知圈的外延,也就是未来可能达到的范围,眼界不打开就不会向外拓展,只会向内消耗。如果你防御机制过重,固步自封,就容易陷入这样的窘境。而实践与经历会不断拓宽每个人认知圈的实际面积,在试错中不断总结的经验与教训会成为认知边界,形成新的实线。认知圈内的事,都是你已经看清本质的事,你知道重点在哪,从零到一如何构建,遇到变化怎样应对。而认知圈外的事儿不熟悉,你不了解,那么成事的概率自然就小很多,你甚至都问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所以我们为什么说和一个人沟通会很不畅,感觉鸡同鸭讲,就是因为大家的认知不同,你们两个的认知圈没有交集。这也就是为什么认知层级低的人无法理解认知层级高的人,而认知层级高的人更容易向下兼容,因为你的认知圈是他认知圈的子集。所以,扩大我们的认知圈,或许是我们值得一生去做的事情。" Y) r0 ?( E/ W2 Q
- D1 O$ R& b: J# D那么如何去提高我们的认知?
0 t* d! F# z2 O: K5 Q4 x5 k. a
, c" W- G9 i2 I& `我认为第一点你要敢于把自己推向不可知,很多人的认知圈,其实从初中之后就再也没有更新过,只是堆砌了一些学科类的考试知识。我们都知道学校里的一切基本都是可知的,而如何在社会中生存,如何在商业世界中获得自己的立足之地,这些都是没有确定性答案的,是不可知的。有的时候需要把自己真正地推入不可知当中,重塑认知,才有机会看到一些选项,也才有机会获得一些成果。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没有踏出最初最小的那个认知圈。生怕承担一点点风险,于是找了个很稳定的工作,甚至随意找了个工作,然后就被动地等待别人的安排。慢慢的,他会越来越丧失竞争力,因为成年人需要面对的真实世界其实是会越变越大的,所以相比之下就会显得他越来越小。太确定未必是件好事,它会让我们在面对风险和变化的时候非常脆弱。未来的世界一定会更不确定,所以没有不断构建新认知的能力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敢于把自己推向不可知,是在职业发展初期最重要的一步。让自己面对未知,保持一定的不舒适感,去收集信息,去勇敢经历。我们走出舒适圈的目的是为了扩大舒适圈,让自己对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心应手,这样才能真正掌控人生中的风险,把握自己的命运。2 F# U$ v5 {; q
% l/ I, @3 Z% f, H, C
第二点,
+ p& J% v3 D1 }1 D: V+ D; n0 t5 x$ Y; `' j
那么做好以上几点,并强化这样的思维方式,对于提升你的认知应该会有不少的帮助。希望今天的分享对你有启发。) U. ~( D- H7 Z1 q0 }7 l
8 U* N! g# ~: b" b* m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