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GMC的好消息来了。
去年疫情爆发之后,谷歌开始大面积封杀GMC账户(Google Merchant Center,投购物广告所必备的谷歌商务中心),常见被封的账户除了新开的杂货铺外,也不乏一些稳定的品牌站老账户。去年10月到今年3月可以说是GMC审核最严格的时期,基本上开一个新户立马就封一个。 终于到了3月份朋友圈里传出了好消息:亚马逊品牌的独立站新建GMC容易通过审核。 这完全不难理解,谷歌Shopping现在就是在抢亚马逊的市场,必定也要抢亚马逊的商家,据说谷歌官方的经理会去主动联系部分亚马逊卖家,引导他们来投放谷歌。所以如果是亚马逊上比较成功的品牌去申请GMC,审核通过的几率肯定更大。 5月份又传来了劲爆消息:做Dropshipping的Shopify杂货铺新建GMC竟然也通过审核了! 经过多方消息的确认,最近GMC的政策的确开始变得宽松了些。下面我们会通过近期三个真实例子分享GMC解封经验。 GMC解封实例 去年十二月末我们为一个亚马逊铺货店建了一个Shopify网站,产品都是没有品牌的,但是有海外仓,理论上不属于Dropshipping店铺。
在今年1月7日我们申请了GMC,第一次提交Feed后,得到的结果跟那段时间的大行情一样——毫无悬念马上被封号。
封号之后我们仔细检查网站底部导航的各个页面,其中发现About us页面的文字太过简单,且跟其他同行网站出现了雷同的段落,甚至有部分语法错误。
于是我们将这个页面中的公司介绍优化了一遍,确保做到百分百原创文字,并且字数一定要凑多些。
然后在Shopify后台重新同步了一次Feed,并在1月8日通过Merchant Center后台点击申诉按钮Request Review。很快当天就收到了邮件,邮件提示Misrepresentation(虚假陈述)。
很快地我们进行了第二次按钮申诉,这一次我们认为谷歌有可能把我们判定为其他商家的站群,毕竟我们的产品有其他人在卖,于是我们将Feed中的产品标题进行了部分修改,尽量跟卖同类产品的对手有区别,但是提交了申诉之后仍然收到了封号的提示邮件。
一般来说,第二次申诉过后,就需要3到7天后才能再次点击Request review的按钮
所以又过了一周,我们才准备进行第三次申诉,我们再次猜想:是不是谷歌把我们当成那些货不对板的dropshipping网站了?
经过推敲,我们决定将整个网站进行了一次重大整改,换了一个主题,并且将主页banner重新设计了一番,这次整改无疑耗费了巨大精力与时间。在谷歌账户经理的建议下,我们还整理了一份申诉信,并提交了相关证件,通过表单进行申诉。
但是!但是!非常遗憾!得到的都是一模一样的结果——虚假陈述。
然后,我们基本就放弃了!
过了几个月,有一次偶然间我们打开了这个GMC账户,发现Request Review按钮又可以点击了
谷歌账户经理建议我们每次申诉之前,都要对网站进行整改,自从上次申诉之后我们的网站其实再也没有做任何的改动,但反正改优化的地方已经都优化的差不多了,干脆就碰碰运气,不点白不点。点完之后,第二天神奇的时期发生了。 案例·二
第二个故事比较简单,在今年1月2日我们为另一个Shopify店铺注册了GMC,这个店铺是个品牌垂直站,同样也有海外仓,第一次提交Feed时,第二天就收到封号提醒,理由是虚假陈述。 这封邮件既没有说封号,也没有说申诉通过,还告知我们可以去点Request Review。
结果打开GMC,发现Feed从红的逐渐变成绿的,账户解封成功!
案例·三 第三个案例是发生最新案例,网站是纯Dropshipping店铺,没有品牌,没有真实地址,Feed中的产品有大量的商家也在卖,基本上是属于人尽皆知的爆品。
和前两个案例一样,刚刚申请GMC的时候都是直接被封号。 其实我们对这个网站是否能过GMC也没有抱很大的希望,所以在没有对网站有任何修改的情况下,就去GMC后台点击了Request Review。
很快我们就收到了再次拒绝通过的邮件,但是这一次跟平时不太一样,封号的原因从“虚假陈述”,变成了“联系信息不全”。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信息。
“联系信息不全”比“虚假陈述”好多了,至少提供了一个整改网站的方向,后者往往会让我们不知所措,难以找出问题所在。而联系信息不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完善网站底部信息以及Contact us里的信息。
在我们进行第二次申诉后,当天下午我们就收到了邮件回复,审核通过啦!
大家都知道第一个申请GMC往往都会被封号,如果封号原因提示“虚假陈述”,那么申诉成功的可能性就相对较小。阻碍大家挖掘Google Shopping这座大金矿的最大敌人就是Misrepresentation——”虚假陈述“。
“虚假陈述”完全不会告知我们的网站到底哪里触犯了规定,所以无法准确得知如何修改Feed和网站。
所以,我们能否在初次申请GMC的时候故意不填联系信息,引导谷歌审核团队把我们判为“联系信息不全”,而非“虚假陈述”,毕竟“联系信息不全”提供了明确的整改思路,我们可以针对性地补充审核团队要求的信息。
|